雷锋精神|黑白对弈·智慧传承——围棋公益研学活动走进建桥雷锋广场

2025-03-25发布人/戎沅媛作者/来源/继续教育学院17



2025323日,春风和煦,上海弈星围棋俱乐部的20位小棋手在教练员和家长的陪同下,一行60多人齐聚上海建桥学院雷锋广场,开启一场以“学习雷锋精神,探索围棋文化·感悟智慧人生”为主题的公益研学之旅。从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,到草坪对弈交锋,到感悟围棋的哲学思辨,从文化巡礼到社交赋能,小棋手们在春天里,在361个交叉点上,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。

启幕仪式:以棋会友,以智启航

研学活动伊始,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(围棋)专业的22名同学,与小棋手一一介绍相识并带领着他们一边交流一边参观雷锋馆,详细介绍馆内详实史料和图片,给小棋手和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我校教育学院的围棋社代表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词,正式拉开研学活动的序幕。她说:“围棋是一扇神奇的窗户,透过它,我们可以看到智慧的光芒。它教会我们要有耐心,要坚持不懈。每一次下棋,都是一次对自己的考验,每一次思考,都是对未来的一次小小预测。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和雨水才能长大。”小棋手们围地而坐,阳光明媚,在围棋社成员的带领下感受棋韵文化的滋润与棋道精神的传承。

 

棋逢对手:大学生1v1小学生交流赛

紧张刺激的交流赛中,小棋手们与建桥学院传播学(围棋)专业的学生展开对弈。落子铿锵间,逻辑思维与决策能力悄然提升,胜负之外更显棋道礼仪。春日和风里,草坪上洋溢着一种氛围叫“快乐、智慧和松弛”。

赛后采访:小棋手背后的大故事

采访者Q: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接触围棋?

王睿赟A:因为一些兴趣。

采访者Q:刚开始学围棋的时候觉得难不难?有没有想过放弃?

王睿赟A:我觉得刚开始的话还是比较简单的,但是由于我跳到初级班,所以一开始会有一点跟不上。

采访者Q:学围棋的过程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?

王睿赟A:我印象最深的是考级之类的。

采访者Q:你觉得学围棋对你生活学习有什么帮助吗?

王睿赟A:思维上的帮助。

采访者Q:好的,有没有你特别喜欢的围棋棋手?

王睿赟A:特别喜欢的棋手?嗯,一般就是我老师。

采访者Q:好的,对未来在围棋方面的发展,你有什么小目标吗?

王睿赟A:我想考上段位。

采访者Q: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接触围棋的呢?

蔡宜轩A:我妈妈以前给我看了一个叫棋魂的电影,然后我就想下围棋了。

采访者Q:开始学围棋的时候觉得难不难?

蔡宜轩A:觉得还可以。

采访者Q:学围棋的过程中,最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?

蔡宜轩A:考上5段。

采访者Q:你觉得学围棋对你的生活还有学习有什么帮助吗?

蔡宜轩A:提高思维能力。

采访者Q:你觉得对你数学有没有帮助?

蔡宜轩A:提高我的计算能力。

采访者Q: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围棋棋手?

蔡宜轩A:李轩豪,我现在老师的师傅是李轩豪。


大盘论道:围棋与哲学的碰撞

我校围棋系主任孙博士的专题讲座《围棋中的哲学》将活动推向高潮。以建桥校训“感恩回报爱心责任”为导入点,告诉小棋手们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棋手,以红军长征为横切点,结合我国古代著名的“明珠出海势”,在对弈中,敌强我弱的情况下,如何率领自己的队伍突出重重包围。孙老师用“北上东征西进南下”,形象描述了棋子逃跑的四个方向,引导孩子们要“辩方向,知进退,能忍耐”。从“大巧若拙”的布局智慧,到“感恩责任”的人生哲理,在独特的课堂中,小棋手们以蓝天为师,与清风为友,在棋盘中悟出成长真谛。



荣耀时刻:定格成长的勋章

在研学证书颁发仪式上,小棋手们手持证书与孙博士合影,笑容灿烂。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能力的认可,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见证。



圆满落幕:收官不是终点,而是新篇章的起点

在阳光与青草中体验多维能力与视野的双重跃迁,在清风与鸟鸣中感受棋道精神与东方哲学交织相融。本次公益研学活动,由我校新闻传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开展,不仅让小棋手们在跨龄交流中收获成长,也让我校新闻学院围棋专业学生通过义务教学实践了雷锋精神。随着研学证书和纪念伴手礼的发放,本次研学活动画上圆满句号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秉持公益初心,与更多小棋手相约,在黑白纵横间,续写智慧传承的暖心故事!